小木屋的“家”丟了,但是最終又找了回來。“既然小木屋有了新家,我要像打扮新娘子一樣裝扮它們。”1月16日,常樹華脫口而出新年計劃。
小木屋怎么就沒了家?
2018年,銀川市西夏區啟動蘆花小鎮萬畝稻漁示范項目,吸引游客觀光、采摘、休閑度假,引導和帶動周邊地區農業產業結構升級。2020年,賀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蘆花村利用發展壯大村集體資金建造12個小木屋,以每個每年1萬元的租金租給銀川市西夏區軍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常樹華把小木屋安置到蘆花小鎮萬畝稻漁示范園,供游客觀光休閑。
至今,常樹華清晰記得當年7月蘆花小鎮萬畝稻漁示范園開園的景象:2000多人前來參觀,停車場都不夠用。如織的游客讓常樹華心里樂開了花。可萬萬沒想到,1個多月后,銀川市環境監察支隊向其下發了限期整改拆除通知書,要求必須將小木屋移走。
“由于對相關法律法規不了解,小木屋建在了銀川市水源地保護區內。”常樹華當即決定移走小木屋。
大型機械將小木屋吊起,常樹華覺得吊起的是自己的心。而就在此時,他的手機卻不停地響起。“預訂一個小木屋,周六去。”“還有小木屋嗎?”常樹華失落地回復:“小木屋沒有了。”
觀稻田畫、吃農家飯、住小木屋……常樹華之前制定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不得不擱淺。蘆花村駐村第一書記趙學蕾說,企業損失較大,也影響了蘆花村農業產業發展。
小木屋被移走,哪又是它的安身之處?賀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以及蘆花村村委會四處給小木屋找家。轄區有個果園,工作人員想把小木屋放到果園內,繼續發揮小木屋休閑旅游的作用,可條件不成熟,想法泡湯。實在無處安放,小木屋只得被暫時放在路邊一塊閑置的田里。
小木屋被這么荒廢著,賀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和蘆花村村干部們不情愿。發展鄉村旅游的想法被擱置,常樹華也不甘心。
蘆花村2隊原莊點搬遷后有5畝耕地撂荒,原蘆花市場閑置多年。賀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胡華說,2021年以來,西夏區大力實施“四權”改革,街道以農村土地權改革為契機,鼓勵企業利用“增減掛鉤”的復墾耕地和存量建設用地。
常樹華的鄉村旅游夢又被點燃。銀川市西夏區軍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蘆花村村委會積極配合清理5畝耕地復墾,為建設農業觀光項目奠定了基礎。
在復墾地上,常樹華花式種植玉米打造“玉米迷宮”,吸引游客。“玉米迷宮”旁是采摘園,各種蔬菜應有盡有,隔著一條鄉村道路,便是孩子們的摸魚區。
點睛之筆當屬將空置多年的原蘆花市場集體建設用地打造成蘆花公社。常樹華將12個小木屋移至老市場內,巧妙利用原有的混凝土地坪、市場遮蔭大棚,建設休閑農業餐飲基地和稻米加工車間。
從小木屋餐飲到車間參觀稻米加工全過程,直接補齊了項目短板,初步形成了集鄉村休閑、觀光旅游、農事體驗、農耕文化展示為一體的農業觀光園區。2021年,累計接待游客近5萬人次,企業僅旅游收入就達50余萬元,吸收周邊特別是蘆花洲小區失地農民季節性就業70余人,人均增收1萬余元。
目前,賀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利用700畝復墾耕地實施了蘆花公社采摘園、稻漁綜合種植體驗區和三閘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項目。
“準備把12個小木屋裝扮成12種不同的風格。”常樹華說,今年,鄉村旅游產業鏈條將會更長。(記者 喬素華)